关于日語文字的歷史(上)

- 编辑:新和道 -

关于日語文字的歷史(上)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日语文字的历史和发展。

所有看到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里面含有大量的汉字。即便是完全不懂日语的人,也可以通过汉字轻松读懂大意。这也算是汉字母语者与生俱来学习日语的优势。

如果有人对日本的大河剧或是时代剧感兴趣,也许会在剧中见到过日本古人们的文字。有的全是假名,有的全是汉字。

那么日文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呢?她又是如何逐渐演变的呢?

当人类刚刚从树上爬下来,学着直立行走的时候,语言随着劳动的需要,开始诞生出雏形。

 

日语雏形大约是在2000年前的弥生时代(大约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末期~晋)形成的。

 

除了属于自己的原生的一些东西之外,也包含了欧亚大陆共通的语言词汇:例如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辽河文明以及俄罗斯地区的一些古老语言。

 

不过日本古人们虽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语言“大和言葉(やまとことば)”,却并没有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一切的知识、文化、历史,都是口头相传的。

 

因此,我们无从考证这个时期的日语究竟是什么样子。

 

大约在1世纪(东汉灭亡,王莽执政),日本古人初次接触到了中国的汉字,知道了原来还可以通过“文字”这种东西来传递信息。

 

也是从这个时期起,日本的出土文物中出现了一些刻有汉字,来表示人名和地名的物品。这就是假名的前身,万葉仮名(まんようがな)。这些文字以著名古籍《万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为代表,因此得名。

我在这里节选了一段《万叶集》中的和歌原文,大家可以借此感受一下当时的文字:
 
「余能奈可波 牟奈之伎母乃等 志流等伎子 伊与余麻須万須 加奈之可利家理」
 
(よのなかは むなしきものと しるときし いよよますます かなしかりけり)
——〔巻5・793〕
 
不看下面的假名的话,是不是很想感叹一句:这是啥玩意儿啊!
 
万叶假名是日本古人们借用读音相近或同义的汉字来代替自己创造文字。例如波(は)、安(あ)、鴨(かも)等。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音读和训读的雏形开始形成。
 
拿来主义也算是日本比较“普遍”的思想了(笑)。
到了6、7世纪,随着遣隋使、遣唐使的诞生,来到隋唐的日本留学生们将很多中国的知识文化带回了自己的祖国。此时,日本的古代贵族们开始学习中国的儒、道、佛等思想,至今很多优秀的人才也会学习原文的《四书五经》。
 
到平安时代(唐末~南宋末)为止,研究者们认为日本朝廷所用的公文还是用汉语书写、汉语诵读的。但是毕竟发音多有不同,最终废止了这个做法,开始将汉语的公文翻译成日语以后再读。
 
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古代的日本贵族们应该也拥有读写中文的能力。
 
明天继续分享之后的内容~